linux的發明人

採訪‧撰文=盧諭緯

這一切都必須由一位年輕人的「奇想」說起。

彷彿宿命的安排,Linux發明人托維茲(Linus Torvalds)八年前就讀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時,因為買不起Unix作業系統來做研究,所以用一台386電腦寫出了Linux作業系統,接下來他把程式放到網路上,免費給大家使用。

還窩在學校宿舍時的托維茲,一定沒想到他的無心之舉,卻翻轉了軟體產業的規則。根據IDC市調公司的統計,在作業系統(OS)市場上,1999年Linux共售出135萬套,打敗網威的NetWare及老店Unix系統,成為市場上的第二名,占有率則由1998年的16%升至25%,僅輸給微軟的38%佔有率。最早提供Linux服務的紅帽(RedHat)公司創辦人Robert Young在《紅帽旋風》一書中曾說,「這將是把電腦軟體工業帶進新千禧年的驚人運動。」

因為Linux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特性,引起了一向封鎖原始碼的微軟高度緊張。以致於1998年微軟流通內部的「萬聖節文件」(Halloween Document)裡有這樣的論述:「開放原始碼軟體,對於微軟的短期營收及視窗平台構成直接的威脅。因為開放原始碼可以在網路上匯集數千個程式設計師的智慧結晶,這種集體產出的能力真令人嘆為觀止。」

只要開放就很迷人

說起來,Linux並不是個新玩意,它其實是作業系統(OS)的一個變種分支。OS是一種管理電腦基本資源的軟體,每台電腦都需要它來指揮運作-比如說決定資料送到哪一台印表機、記憶體容量要如何分配、協調各個應用程式執行各自的任務。Windows是最令一般使用者熟悉的OS,程式設計師常用的Unix,則是最早的作業系統。一九七○年時,美國貝爾實驗室設計了Unix,它允許多個程式同時執行,也方便多人同時在一台電腦上進行存取的工作,功能強大而穩定,加上只收取微薄的使用費,取得容易,Unix一直是許多系統開發工作者的好選擇,托維茲就是更改Unix的部份程式,而寫下Linux傳奇。

Linux興起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它的開放性,讓禁錮已久的原始碼(Source Code)解放出來。所謂原始碼,指的是可被程式設計者判讀,並進行創造、修改的程式。過去一般軟體廠商釋出供電腦判讀的二進位碼,非開發者很難知道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客戶對所購買的產品也只有使用權,而不是擁有權,一旦不合使用,無法進行修改,只能乖乖等待供應商的新版本;另一個狀況是,因為供應商版本的更新,客戶必須花一筆錢配合更新,但成本及發揮的效能卻不成正比,這也是PC世界裡的微軟大發利市,但許多人卻不喜歡微軟的原因。

Linux的出現,讓長期受宰制的使用者可以自己決定如何使用軟體,主控權由開發公司交回到使用者的手中,加上網際網路的流通,不僅讓Linux版本隨手可得,降低軟體取得成本,而開放的開發環境,幫助技術人員更快解決問題,並強化軟體本身的運作功能。龍捲風總經理趙國仁,在中山大學期間,因為好玩而寫出台灣第一個BBS程式,他指出台灣BBS,就是拜當年將版本釋放出後,經各方好手的改進修正,才有今天的規模。他自己也從這過程中,提升了寫軟體的能力,這也是讓他支持開放原始碼的重要原因。「事情要夠普及才能產生力量,光靠幾個人,累積的速度太慢,」網基科執行副總賴明宗表示,科技雖然有想像,但仍有軌跡可尋,不論是Liunx或是WWW,幾乎每一項重要進展,都是賴開放精神的展現。

對許多人最感興趣的,還是「商機」。Linux不可能再造就一家市值5000億美金的微軟,卻可能促成500家10億美元價值的公司。

根據美國研究公司Dataquest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在2003年Linux伺服器在全球伺服家電的佔有率將達到24%,營業額會高達38億美元。

有兩個原因造成Linux系統在IA產業的競爭優勢,第一,相較於700萬行程式的NT系統,只有50萬行的Linux僅僅佔了5.6MB的記憶體空間,而縮簡(downsize)之後的版本,僅需2MB的空間。這會造成記憶體空間的大量節省,以容納更多的功能。第二,在整合家中所有的資訊家電時,使用Linux系統可以解決許多彼此相容性和不同驅動程式的問題。托維茲說:「你不會希望每用一個產品,就要到網路上找一個新驅動程式。我相信以一種開放的驅動程式來應用在所有產品上,這樣容易多了。」

台灣是世界資訊硬體的生產重鎮,對於是否能即時發展出支援Linux系統的資訊家電,以順應世界潮流,對台灣在下一個世紀的位置有重要的意義。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也認為,IA會是台灣資訊產業下一波的主流,而Linux將取代NT,成為作業系統新一代的主流。

資策會技術研究處處長何寶中也指出,台灣的資訊產業以硬體製造為大宗,要跨入資訊家電的領域非常容易。例如筆記型電腦大廠,由於具有上下游整合能力,相當具有競爭優勢。而嵌入式Linux因為價格低廉,穩定度高,程式碼可隨不同需要修改,對於目前生產利潤日益微薄的硬體製造廠商來說,是未來獲利的商機所在。

挑戰軟體巨人

然而相較微軟龐大的市場優勢,Linux除了在趨勢精神上取得領先,短期內卻需要更多商業應用的洗禮,才能左右微軟的領先地位。

微軟視窗硬體策略部門總經理Carl Stork就指出,Linux相對應的應用軟體不足,所以微軟目前仍處在一個優勢的地位,尤其是個人電腦的市場,微軟將持續地站穩盟主。而在企業伺服器端的NT作業系統上,市場競爭雖然激烈,但隨著64位元的Whister產品推出,微軟仍有相當的競爭優勢。不過,微軟多少還是感受到一股潛在的壓力,Carl Stork日前來台參加微軟WinHEC2000大會,目的便在於與台灣硬體廠商交換開放授權限制的看法。台灣區的總經理黃存義表示,台灣業者的經驗,對於微軟策略的擬定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

黃存義承認伺服器端市場的競爭的確較激烈,不過他相信業者還是會選擇NT系統,因為一旦發生問題,責任的歸屬相對會比較清楚。他同時指出Liunx另一個困境,當眾多業者開始進入Linux市場時,為了突顯彼此間的差異性,就會像Unix一般,產生太多的版本,以致每一版本都無法成氣候。

趙國仁也提出類似的觀察,他指出為了展現差異化,Linux業者開始進行許多切分的動作,造成了軟體相容性越來越低的情況,如果情況不改善,的確會走回Unix後來出現IBM、昇陽(SUN)版本,造成市場無法擴大的老路。

網路的興起,使得所有的作業系統,都提升到網路整合的層次,因而也影響到另一個解決區域網路通訊的作業系統 —網威(Novell)NetWare系列。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蔡維洲表示,Linux對NetWare的衝擊小於NT系列,因為Linux針對的是PC個人電腦的系統,走的是一般性市場(general purpose),跟微軟的市場路線一致,而NetWare則是整合區域網路、網路應用程式、Intranet及Internet作業系統的特殊利基市場(special purpose),因此原本就在是在網路環境中所開發出的NetWare,表現自然勝過在單機系統上開發的Linux。就市場策略而言,該公司針對個人化應用程式需求,而開發出的NDS目錄服務產品,在市場表現頗佳,雖然NDS援各種作業系統,但在NetWare上的表現最好,也有助於NetWare的拓展。

配合的應用程式不足,是Linux現階段發展的阻礙,也是微軟能夠還佔有優勢的重要原因,Novell蔡維洲指出,「缺乏市場帶領者,對Linux應用產品的開發會是一大阻力。」。台灣的軟體業者,像是網擎、龍捲風,不論是搜尋引擎或是虛擬社群的產品,雖有Linux版本的產品問世,但暫時還不會特別針對Linux開發產品。趙國仁表示,從該公司搜尋引擎的銷售狀況來看,目前NT客戶的比例約佔70%左右,NT還是主力市場,在未來趨勢與市場現實之間,跨平台產品的開發是現階段的主要策略。

面對微軟與Linux,使用者該又如何選用系統?趙國仁認為,如果公司內的系統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圖形管理界面(GUI),像是Office之類的文書需求,且不需自己開發,建議採用相關的配套較多NT系統,如果圖形界面不重要,重點在伺服器的應用,例如郵件管理、防火牆機制等,Linux或是以開放原始碼為基礎的系統,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然而市場趨勢未明時,同時採用兩種作業系統是多數人解決之道,」他指出。

獲利仍是最大質疑

Linux強調隨處可取,因此如何獲利,成了各家Linux公司挖空心思的難題。網景資深工程師Frank Hecker區分出七種不同的經營模式,最基本的就是提供支援,包括人員的訓練、客製化軟體開發、或是售後服務的方式取得營收,美國RedHat及Caldera兩家Linux公司就是採取這種方式;另一則是在硬體內建置Linux軟體(又叫「嵌入式」軟體),搭配銷售,Corel即採用這種型態推銷Netwinder;第三種為相關週邊產品的開發,如說明Linux使用功能的圖書、光碟資料等;第四種是促成服務(enabling service)的模式,例如Netscape Communicator,就在網站上開放瀏覽器的原始碼,吸引更多人上線,創造新的收入管道;第五種則是品牌授權,利用自身品牌的延伸,向衍生性產品的公司收費。第六種為先賣後送,軟體業者先以傳統的方式販售商品,待一定時日後,再轉型為開放的型態;最後一種則是連鎖經營,一家公司授權其他公司,結合前面多種模式,利用品牌及商標,提供在特定地理區或是縱向的市場中的相關機構,進行訓練及服務,藉以收取權利金。以現今市場狀況,還是以RedHat為首的服務模式居多。

雖然營收方式還有疑問,但國內已陸續有業者加入Linux的行列,網虎國際是最早的一家,總經理李奇申表示,「就是營收方式還不明確,所以才更有發展的機會」。就網虎而言,除了在產品開發上採取多元化的發展,在營收上也是同樣的思考,採取的是混合的經營模式,他說,雖然目前仍是以服務作為主要營收來源,並積極擴展海外據點,「經營Xlinux(網虎英文名)連鎖店也未嘗不可。」

今年初才成立的網基及騰研兩家公司,一個專攻伺服器市場,另一個則主打資訊家電,兩者都採取專案服務的方式,開發客戶所需的程式元件以維持營收,如果業者希望保有該項軟體的所有權,則以技術移轉的方式賣斷。面對業者的信心滿滿,龍捲風的趙國仁認為,從營收、授權到市場策略都在探索的階段,若要能夠真正符合商業運作邏輯,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思考。

中文電腦的大未來?

Liunx改變了軟體產業的生態,也帶給中文世界新的想像。一向被認為保守封閉的中國大陸,卻異乎熱情地擁抱Linux。中國科學院院士倪光南在一篇專文中便提到,Windows在中國市場上的壟斷地位,有擴展到資訊家電領域的危機,最好的對策不是在既有的格局下抗爭,而是創造新的格局,從根本上改變軟體遊戲規則。

去年八月,以中國大陸中科院軟體研究院為首,在北京推出了「紅旗Linux中文操作系統」,並獲得北大方正、康柏電腦、中國計算機軟體和技術服務總公司、TurboLinux軟體北京分公司等多家公司的支持。紅旗計劃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修改內碼以支援中文字體,另一工作則是開發XWindow。中國在Linux著力甚深,之前還傳出中國當局決定全面支持紅旗系統,放棄Windows 2000。

關於此事,微軟視窗硬體策略部門總經理Carl Stork表示「沒這回事」,他提到Windows2000在中國發表時,還有不少部長級人士與會,雙方氣氛融洽,「禁止微軟並不是明智的作法,」他指出。

相對於中國方面打造中文作業系統的企圖,台灣方面相對安靜許多,雖然網虎已開發出支援十六國語言版本的編碼系統,目的仍只是為了增加產品的擴散,李奇申認為,中文本身的體質並不適合做為「運算」之用,英文仍會是將來的主流。網基科技執行長周文楷也同意這樣的看法,「作業系統的核心是機械語言的層次,而不是語用語言的層次。」

龍捲風的趙國仁則認為,利用Linux開發中文作業系統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倒不如藉此好好思考如何保持台灣軟體產業的競爭力。根據他的觀察,因為立足點平等,台灣是有機會站上國際舞台,不過必須趕緊拉開與中國的距離,中國開發軟體能力有長足的進步,但商業的敏感度上還不夠成熟,所以台灣必須利用目前的領先優勢,快速地掌握市場的趨勢。

不管Liunx是成是敗,開放原始碼的風潮,帶來扭轉遊戲規則的機會,一如網際網路,在這波的風潮下,台灣業者是否已好出征的準備?

看著Linux的浪潮在全世界風起雲湧,托維茲的下一步會是什麼?他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樂趣。不管你做什麼事,最重要的是造成不同(make a difference)。」的確,他和比爾‧蓋茲不一樣的是,蓋茲靠著Windows成為全球首富,而他沒有靠Linux收過一毛錢。

Linux大事紀

1965 IBM停止在電腦作業系統裡附上原始程式碼。
1969 Unix第一版完成,這是第一套被廣泛使用公開程式碼(open source)的作業系統。撰寫者是湯普生(Ken Thompson),AT&T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
1979 柏克萊大學加州分校創造出Unix的「BSD授權版本」(柏克萊軟體發行版)。這是一種重要的open source軟體授權標準。
1984 史托曼(Richard Stallman),麻省理工學院的自由軟體大師,推行了類似Unix的GNU免費作業系統。值得一提的是,GNU建立了通用公共授權模式(GPL,全文是 General Public License)。
1991 一個赫爾辛基大學的學生托維茲(Linus Torvalds),因為買不起Unix作業系統,所以用一台386電腦搭配史托曼的免費GNU作業系統創作出GNU的核心程式,這是一種類似Unix的作業系統。這套系統的名字叫做Linux。
1994 托維茲將Linux交給史托曼,以通用公共授權模式在網路上發表。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費下載,自由修改。Linux得到網路工程師廣大的迴響。修改過的版本很快的在網路上繼續流通,而且免費。
1995 羅伯‧楊(Robert Young)與馬克‧尤英(Marc Ewing)創立了紅帽軟體公司(Red Hat),銷售Linux系統的商業版本。根據國際資料公司估計,紅帽所銷售的Linux作業系統,佔全世界Linux產品銷售總額的56%。
1997 Intel的PentiumMMX晶片出現程式錯誤,微電腦軟體實驗室的主管賽克西納(Sunil Saxena)向托維茲求助,而僅僅數小時,托維茲所屬的Linux社群就把此錯誤排除。這奠定了Intel對於Linux系統的信心。
1998 「萬聖節文件」在網路上被公開張貼──這是一份微軟企圖阻止Linux繼續發展的內部文件。IBM、組合國際(Computer Associates)、甲骨文(Oracle)、賽貝斯(Sybase)等軟體供應商都提出要發展Linux軟體的計畫。Intel宣布投資發展Linux系統的紅帽軟體公司。
1999 宣布投資或入股紅帽軟體公司的有IBM、甲骨文、Compaq、戴爾電腦、網威。日本IBM、NEC、富士通宣布將提供關於Linux的支援軟硬體。趨勢科技在日本將推出適用Linux系統的文書處理系統及掃毒軟體。中國信息產業部將「Linux系統中文化」列為未來兩年重點支持項目。
2000.2 大眾、神達、仁寶、華宇、微星、亞瑟等六家國內大廠,開發LINUX系統的資訊家電,最快在下半年可以量產。致福電子在大陸轉投資的致寶科技,與美商網虎在大陸合資成立兩家新公司,「北京數際通」與「Linux on line」。
2000.3 趨勢科技成立子公司「新網趨勢」,發展Linux平台上的軟硬體及服務。宏碁集團旗下的騰研科技,正式推出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以作為資訊家電的系統軟體。
2000.4 震旦行推出IBM Netfinity Sever搭配Red Hat的Linux系統。除了銷售之外,還提供維修服務。
2000.5 資策會的軟體實驗室研發嵌入式Linux,將來可支援資訊家電、伺服家電(Embedded LinuxServer Appliance)的應用。中國大陸的教育部宣布Linux中文化操作平台的採購計畫。中國信息產業部並禁止政府機構使用微軟Windows2000。

教堂與市集?---閒話Linux

「鐵達尼號」這部經典大戲創下好萊塢影史上的多項紀錄,還多虧Linux幫了點忙。

鐵達尼號,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郵輪,號稱永不沈沒的船。導演詹姆斯‧卡麥隆使用了Linux系統的3D動畫程式,精彩的重現了鐵達尼號撞上冰山斷成兩截的歷史。

可見的是,未來還有多場大戲-生活、科技、商業、民族主義……,都將由Linux來導演。

從open source大師雷蒙(Eric S. Raymond)發表了著名的論述「教堂與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zar)中,我們可以對「開放程式碼」所釋放出的驚人產能更加瞭解。

『教堂』代表了傳統的軟體開發模式,視二進位的程式碼為公司智慧財產,使用者必須付費,這聽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少數的軟體設計師所研發的作業系統必然無法滿足大眾的個別化需求;而為了擴張公司利潤,擁有市場佔有率的軟體又會以升級改版的方式來強迫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產生。微軟的Win95、Win98、 Word2000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壟斷行為的出現(像微軟搭配銷售的瀏覽器IE)也就不足為奇。

『市集』是一種還諸於民的概念,以Linux的程式來說,發明者托維茲將程式碼公開流傳在網路上,任何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自由下載、修訂、增加功能,然後把新版的Linux放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有趣的是,這成了全球程式設計師展現才華表現自我的一個場域。這種程式改良和功能提升的速度比『教堂』模式的閉門造車快上太多,快到足以造成軟體產業的革命,正如言論自由的開放,會讓民主制度的健全步調加快。

價廉物美,發展無限

至於軟體公司與消費者的關係就變得親密許多,因為消費者可以自由決定使用的軟體要不要升級。而軟體公司的收入會來自於將某個版本的產品普及化,以及滿足消費者使用軟體所衍生的各種需求,例如訓練、教育、客戶支援與諮詢服務。

對於許多資訊大廠而言,使用Windows NT需要支付大量的授權費用給微軟,而且每次升級時都要再付費;使用Linux不但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得到比NT更強的執行功能(根據一項速率測試報告,在同樣的一台PC上執行Windows NT和Linux,Linux的執行速度比NT快了將近50%)。更迷人的是,Linux可以讓使用者在舊有的硬體上直接升級,沒有任何障礙。

Linux未來在大陸的發展也值得注意,中國政府已經不止一次的暗示(或明示)將以Linux做為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的作業系統程式。除了教育部不購買Windows 2000的動作之外,發展中文化的Linux應用程式也是一個大熱門。(撰文=熊明德)

可參考下面

參考資料
http://www.bnext.com.tw/mag/2000_06/2000_06_777.html